?当然,想要打造一个文化名城仅仅是有几所大专高职什么的是远远不够的。一所文化名城最主要的内涵就是——每一位市民都有点文化人的气息。这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天京城普及基础教育。对此,太史昆还颁布了法令:建立蒙学馆与少年书院。
蒙学馆的招生是硬性招生,天京城三至十二岁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必须就进入学。太史昆下达强制入学的命令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与李俊的母亲一个想法——女子还是不识字的好。而太史昆固执的认为女性必须要受到教育,就算是天京城不需要女子来做学问,做科学,但天京城未来的孩子也需要一个开明的母亲。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太史昆动用了独裁者的权威。
其实,在太史昆的内心最深处还记得他对于那身赖叽叽的蓝白运动服的留恋。那一段时期,米老头的草台班子在那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逗留了三年的时光,那一段时期太史昆甚至有幸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他知道为了读那三年书米老头付出了多少辛酸,他想不明白道貌岸然的教育高官们为什么要百般刁难一个渴望学习的孩子。办学,办义务制教育的宗旨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官员们有一个凌辱孩童的机会吗?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分清楚贵贱吗?为了让所谓流动人口的后代,站在铁栏杆外面对里面的学校产生仇恨吗?仰或是,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仰或是,真的为了培养红色的接班人?
若是天京城没钱,真的没钱,连砸锅卖铁都凑不出办教育的钱,那么天京城就干脆不要装这个比;若是天京城有钱,谁在这个事情上敢于装比就装装看!
蒙学馆的启蒙教师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化,启蒙先生的人选从天京城就可以选拔的出来。唯一困难些的是太史昆对于课程的要求,他要求除了文、史课之外,还要在蒙学中开设算数、百科知识等课程。教授这些课程的先生就算是在整个大宋都十分难觅,太史昆也只好出了个折中的法子:请高大壮编辑教材,由寻常的先生照本宣读。孩子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