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节选自田庆余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从此文,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从八王之乱的诸王矛盾过渡到杀胡令的民族矛盾的完整脉络以及东晋朝与北方胡族政权的微妙关系。
仔细推衍一下,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何司马歆、卢湛等愍帝老臣会仇视江左。为何冉闵得不到东晋的支持,最终功败垂成,为何褚衷北伐被同是汉人的李农击败,为何本应该是同仇敌忾的北伐,却始终得不到江左士民的一致支持,每次都是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匈奴,羯与拓跋鲜卑,段部鲜卑,慕容鲜卑之间的对抗关系,从而思考杀胡令所在的永和七年(本书),北方的政治形势与主角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并消除大多数人对于杀胡令的一些了解误区。杀胡令的执行中坚是并州乞活,这些人是羯人的死对头,虽然投降多年,但瞬间的爆发,却影响了今后一百年的政治走向。但是,执行杀胡令的人中也有许多浑水摸鱼之辈,如麻秋,按《太平御览》记载,麻秋,北地胡人也,性残暴,好屠戮,可止小儿夜啼。此辈也将冉闵的杀胡令推行了下去,简直是可笑之极,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自剔。杀胡令的功与过,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很难一言评判,他对于汉族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有巨大的功劳,但枉死者只怕也是甚众,无数的野心家借此争权夺利,如同*差不多。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对于冉闵也是极为推崇,但我会原原本本的将历史上发生的事实写出来,至于是是非非,留给读者判断。
这是一篇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了解本书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廿二史考异》卷一八晋穆帝永和七年条曰:“东晋君臣虽偏安江左,犹能卓然自立,不与刘、石通使。旧京虽失,旋亦收复①。视南宋之称臣称侄,恬不为耻者,相去霄壤矣。讵可以清谈轻之哉!”钱大昕所言清谈误国问题,本文不置论。所言晋宋短长问题,南宋人读史伤时,多有论及,钱氏盖本之宋人议论,我们在此且略加申叙。
袁燮《絮斋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