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兵,他们早已和这个阵地融为一体。
他仰天长嚎,他泪流满面。
可相对于那名半滴眼泪皆无, 却显得有些‘神经质’的小小兵来说,所有人却又知道,小小兵之悲,更甚于他。
因为,他的两百余兄弟,尽皆于此。
能找到一条带着血肉的蓝色军服碎布,已是极难。
数量高达一百余颗炮弹轰击下,这片不过数千平方米的小山头上,除了泥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物件,不管是人,还是枪,又或是其他什么东西,都是粉碎的。
之所以用子弹箱当棺木,就是因为,没有完整的,只有碎裂的,能找到一只手或是脚,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数十名昂藏大汉,也只装了不过三个箱子,这是有军服碎片粘在一起作为己方人员标志的。
阵地上更多的其实是日军的,在炮弹的威力之下,曾经你死我活的双方,早已融为一体,再难分出彼此。
土豆消瘦单薄而悲恸的背影让澹台明月举步又止,她只能和所有的士兵一样,静静地看着,默默的等待着。
等待着他从痛苦中恢复,那亦是军人之责任。
军人,必须学会承受牺牲,承受战友离去之痛苦,否则如何撑起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代,他们都必须钢筋铁骨心如坚石,哪怕他也会软弱,但他必须坚强。
没人去安慰,因为没人能安慰。
袍泽近乎全部战死的悲,是只有身处在其中之人才能领悟的悲;胜利之后,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相互拥抱庆祝之痛,也只有自己的心,才能感受到的痛。
澹台明月终是没有用相机,却用自己的笔写下了那篇名为‘孤独背影’的战地日军。
是的,这场击退上万日军完全可以记录于中日战争史之列的老鼠山阻击战,若以胜利之名刊载,对已然是焦头烂额的金陵保卫战可谓是一针强心剂,但澹台明月依旧固执的用“孤独背影”做为标题。
“这是属于一场胜利之后士兵的背影,我知道,胜利之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