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炮弹炸过的山坡土质是有些松软啊!而且,怎么还有点儿异味儿?狠狠将自己砸到地上,并毫不迟疑埋下头的日军脑海中闪过一丝疑惑。
显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日军炮兵的技战术水平非常高,北干岭山区的海拔却不高。
横亘于那条唯一连接黎城和潞城公路山丘的垂直高度绝不超过400米,坡度较缓,因为山嵴狭窄,将阵地建在山嵴上反而给日军炮兵提供了最准确坐标,没有足够延伸更是会导致步兵伤亡惨重,所以提前日军20分钟抵达的769团将阵地构筑于半山腰,而且连排级阵地都是交互错落着,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这也能保证日军突破一个口子,就整个防线崩溃!
说日军炮兵技战术水平高,指的就是日军的炮火几乎都集中于阵地周边,误差极少超过50米!这当然也是和日军大量装备的都是92步兵炮有关系,除了四门75口径山炮,其余步兵炮都安置在距离一线不足1200米的区域,这么近的射距下,还是直瞄炮的92步兵炮误差如果还超过50米,那日军炮兵们真的可以去屎了。
那些在阵地以外五六十米的弹坑,大都是75口径山炮留下的,那是榴弹炮,有这样的误差才是正常的,不然日军步兵不得紧跟着延伸的炮火前进啊!
如果他们能达到步炮协同100米,那这一仗几乎就不用打了,完全打不过。
所以,在阵地前方100米,土地之所以松软,根本不是炮弹所为,而是,那一片,是农田,确切的说,是玉米地。
太行山区石头山很多,但北干岭地区却是个例外,土地比起四行团目前的驻地---大口子洞,那叫一个‘肥沃’!
那个时代,又没什么退耕还林的概念,山民们那会顾惜什么青山绿水,自然是砍了树,开成田。
说白了,正面阵地下方60米到120米的区域,或许是因为土质最好的缘故,全是中国山民们世世代代耕作的农田。
山里什么农作物最多,除了玉米,还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