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大褂和志愿者胸前的红绸带。其中,一支由汉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构成的160人的“农民工救援队”引人瞩目。
从地震当天开始,这支救援队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废墟中挖掘。“我们没有时间悲伤,每秒钟都很重要!”队员成李军说。目前,他们已从废墟中救出41名幸存者。
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内,解放军、武警官兵从废墟下成功救出1200人。
“能多救一个人,累趴下也值!”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朱磊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救援人员的心声。
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积极评价。
坦桑尼亚总理平达称赞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迅速。新西兰外交部长麦卡利发表声明说,中国拥有良好的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日本《朝日新闻》称颂中国救援中的“决不放弃”精神……
奇迹已经开始,奇迹尚未结束……
一切为了灾区。救灾保障凸显的中国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生命至上。在抓紧搜救每一个生命的同时,救治不断增加的伤员同样刻不容缓。
青海医疗队出发!
四川医疗队出发!
震后仅2小时,全国卫生系统迅速行动起来。
——地震当天上午,青海省卫生厅向灾区派出了首批省级医疗和卫生防疫队,紧急调运大批救护车、医疗设备和药品。
——震后6小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医疗队首批49名先遣队员带着价值5万元的药品和8辆急救车抵达玉树地震灾区,在赛马场集中安置点开展救援。
——震后7小时,甘肃省39名医务人员、10台急救车携带药品器械和生活物资,不顾高寒、饥饿和风雪,翻山越岭向玉树进发。
西藏、甘肃、北京、天津医疗队及中国疾控中心防疫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玉树!
到19日17时,共有40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