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的途径来解决。我之所以认为你的主张短视,正是由于你持有的观点孤立和静止,有意地忽视了我们的心理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途径就是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徐徐图之。你的主张被我们目前的自身所局限,从这一点出发,正可以说明你主张的人本和自由之虚伪,本质上,比我的主张更加保守和愚蠢,不具有改变的勇气。”
【于是你认为你的主张比我更加能够解放人本身啰?】
【黑魅灵】带点儿嘲讽地质问。
“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倒向非理性主义,也否认存在永恒的完备逻辑(基于贯穿无限多样的实践活动的普遍性),那么我们只能得出实践逻辑是基于有限的可观察的实践活动中的共同性,不具有普遍性。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以逻辑为第一标准指导实践是可能失败的,是不完备、不科学的,对于个人尤其如此。具体到你的主张,我认为它将问题简单化、庸俗化了,这恰好符合上面的论断。第一,一切问题归根到底要在实践中得到解决,你仅仅是以人文主义的名义回避了矛盾;第二,你的逻辑忽视了我们自身的需求,并不是宣泄……而是温和稳定地解决矛盾。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行动都会成为与外界环境的交互,简单粗暴的自我中心宣泄是相当原始的做法,结果常常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毁灭。这样一来,你正好用短期的宣泄抹杀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长期可能性。”
【但是你的错误是相同的。你完全没有给出一个可行的解决矛盾的办法。我们自身的安全感缺失和对他人信任缺失,几乎不可能被解决……】
“——我们的心态常常被称为外向型孤独症。”
“红美铃”打断了【黑魅灵】的叙述,或者说思考。
“你刚刚恰好说出了问题的本质,我们和正常人的区别在于我们和他人的心理距离问题。理所当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然要着眼于拉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而非通过宣泄拉远与他人的心理距离。这才是正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