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地由肘推出,手臂接近伸直的时候戛然而止。
“这是三战的第一个动作。同样,也是鹤拳的动作,你看——”
少女演示了枕手和标手,自己演示了一遍,又让神裂把手臂贴住感受了一遍。
“很相似。那咏春拳呢?”
少女不答,只是手归中,在神裂手臂上轻轻接触着。
——
一下冲捶贴在神裂胸口,神裂恍然地一动不动,脸上渐渐泛出笑容。
“……我明白了,明白了……”
少女一笑,收起了架势。这个东西很难说清楚,但是手臂和手臂一接触就能明白。
神裂的刚柔流空手道与南派武术风格接近,和福建鹤拳有些因缘。而咏春拳和福建鹤拳也有些因缘,虽然没有现在某些坚持“咏春从属于永春”的人叫嚣的那样深。非常不严谨地说,咏春重视中线,而鹤拳等由于偷侧面很多,直线进攻的时候不归中,以肩为一条直角边,垂直于胸口面向对手的直线为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手臂是斜边。相比起来,咏春归中所以手臂就位于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上,不仅能够得到更快的节奏,在对抗反作用力上,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也可以把力卸到肩背直至全身。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老生常谈,就是传统武术的一个基本特点,出拳贴到对手的时候还要进对手的身体造成形变。这样的情况下,身体结构是否能科学地支撑对抗反作用力就格外重要了。
简单地说,基于一系列的力学原理,咏春拳手出拳在相同条件下更快,更稳,更重;而不归中的武术很多会有侧身站立的方式。
虽然解释了一大堆,但神裂和少女其实都没有想这么完整……虽然两人都知道这些道理,但是一瞬间领会的更多的是长年累月形成的直觉。
比如少女的守中破中。一拳进去,神裂的小臂自然地被挤开,这是因为神裂的手臂角度略微偏移中线,在少女的小臂抢进的时候就组成了斜边,少女的手臂越贴近身体,这个三角形的顶角角度基本不变,第三条边的长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