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然有理由对霍子候不满了。
这个事情,说起来话就长了。大汉帝国前任亚相御史大夫乞骸骨归乡之后,三公之一,丞相的辅佐者,文武百官的监督机构首脑出现了空缺。
在当时,备选的御史大夫人选中,褚大的呼声非常高,许多民间的有名望之人都纷纷举荐褚大为御史大夫。
但是,最后,御史大夫却变成了褚大自己的弟子,前右内史倪宽。
这就让本来听到消息,自己就要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的褚大脸上立刻就没有半点光彩了。
丢人实在丢大发了。
今次褚大来长安,就是来兴师问罪的,他要看看当年那个还只能追在自己屁股后面,孜孜不倦的询问某个问题的弟子,现在成长到了什么地步。
如若倪宽学问比他不上,那么……这官司他就打算打到天子御驾之前去了。
而作为倪宽子侄后辈的张安世跟霍子候关系很好,于是霍子候显然遭了池鱼之灾。
霍子候在心中苦笑一声,这个事情,他感觉很冤枉。
在类似官员任免的这样重大问题上,当今天子刘彻从来就不需要任何人都意见,他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就跟他追寻长生不老一样的偏执。
他认定的人,怎么着也一定会被任命,而他不看好的人,便是如后世负海内三十年之众望,让人感叹安石不出,奈苍生何的顶级人才,再怎么耀眼显目,刘彻也不会多看对方一眼。
在这个问题上,其实说老实话,霍子候非常赞同天子刘彻的决定。
霍子候看过褚大写过的一些文章,所谓文以载道,霍子候感觉褚大的文章虽然大气磅礴,气势非凡,文字秀美,绝伦,让人读来拍案而起,甚至爱不释手。
但是,褚大的文章,多少流露出来一些太过理性化与想当然的东西了。
后世的王安石,大抵也就是褚大这样的一类人,理性很远大,志向很高远,可惜却缺乏对国家的了解,从来没有做过基层官员。
这样的人当基础理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