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深挖国内学者,从学科带头人,到面向新世纪的战略青年学者,共同的多管齐下,集中到这200所大学会中,并且对于第一批50所,第二批60所,第三批90所,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扶植,第一批每年会10亿元的专项研究经费,中央政府,只是在财务和目的性上面,进行监管,就可以交给的大学进行分配,不会强行的给予任务,甚至一定程度上,立项评估达到先进的前提下,还会追加一些。
不过中国的底子还是太差了,即便是倾国之力的努力,最终建成的只有34座,可是就这34座,已经推动着中国的科技水准,向前快速的发展。
强大的资金,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方向,可是没有强大的资金,很多的领域,无法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其实在1915年之后,中国基本形成科研体系之后,杨元钊对于科研的干涉,已经减少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了,他的金手指,也只能够发展100年,在有生之年够了,可是之后呢?现在的中国,已经超过了世界相当的程度的的,在军事科技之中,都有10年到30年的差距,这种情况之下,已经足够中国获得足够的优势了,快人一步是天才,快人太多就是疯子了,中国只要保持住现在的优势,用资金和人力优势,投入到所有能够发展的领域之中,均衡的发展的,就已经能够保住这个优势额,后世的一切,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么?
有些在现在看来,成功的的经验,在未来,一定是成功的么?世界发展又无限的可能性,就如同电子计算机来说,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是未来的量子和生物电脑,看起来是发展的,可是如果某一天,发现了电子管可以比生物健更小,更容易制造,更容易发展的话,会不会又返回到电子管时代,可不是不可能的,用最好最强的,才是科技发展的主流,从传统的力学,到量子力学,再到后来,推翻量子力学,科技不就是在不断的循环之中,向前发展么?
所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有价值的经验,现在的失败,或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