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尚有二计,此二计不成,唯有敛兵休战,徐徐图之。如今我等屡次出击而功,他等已高度戒备,很难得手。”
张温眼中一亮,道:“愿听本初二计。”
袁绍缓缓道:“一计为垂帘听政,另一计为亡命刺杀。”
张温摇头道:“不可!不可!如今昏君气势正盛,岂容太后垂帘听政,恐反害了太后。”
袁绍怒道:“我等为她儿子复位呕心沥血,难道她就坐享其成?垂帘听政虽未必能奏效,但昏君也不会杀了她,非再禁闭于冷宫之中,辩皇子若不能复位,则她与禁闭冷宫中何异?”
一旁的杨彪一直在发呆,沉‘吟’不语。袁绍忍不住问道:“太尉大人以为如何?”
杨彪微微笑道:“我刚才听本初一言,如醍醐灌顶。本初言他等如今高度戒备,难以得手。倘若假以时日,我等收手臣服于昏君,则昏君戒备之心必然消除,届时寻得机会反戈一击,必然一击奏效!”
袁绍疑‘惑’道:“太尉大人莫非是劝我等就此收手?”
杨彪笑道:“不,此二计还须行动,成则大事已成,败则韬光隐晦,等待时机。若突然收手,反受他等怀疑。”
袁绍一拍桌子,决然道:“那我就去安排,晚上暗中派人去永安宫中一趟与太后商议垂帘听政之事。”
**************************************************************************
次日早朝,刘协在飞龙卫的簇拥下来到朝堂,却发现朝堂边多了一道珠帘,虽有疑‘惑’却未在意。
“起朝!”
“陛下万岁!”
“诸位爱卿,有事早奏,事退朝!”
却听到从珠帘后传来一声‘女’人的声音:“本后有旨:原司隶校尉黄婉,因语言不当冲撞陛下,但念其原本心,又为朝廷效力多年,故令其官复原职,罚俸三年以示惩罚;渤海太守袁绍,为同盟军盟主,驱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