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出奇的平静,所有视线都集中刘协和董卓身上,连袁隗都安静了下来,紧紧的盯着刘协。
一分钟,两分钟,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大殿上还是一片死寂。
突地一人向前,打破僵局:“袁氏叛‘乱’,按罪当诛。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可心存‘妇’人之仁,置汉室江山和天下黎民不顾。臣王允跪请陛下下旨诛袁氏,以安众臣之心。”
赫然是三公之一,司徒王允,与袁隗同为党人领袖的王允。
群臣哗然。
王允不理众人眼‘色’,说完便拜伏在地。
刘协将手从剑柄上缓缓放下,呆呆的望着殿下的王允,全身仍然把持不住微微颤抖。
下旨诛袁氏,则寒天下忠臣之心;不下旨则董贼起疑,增加防备,恐怕就要一生为傀儡了。刘协心在滴血。
刘协缓缓的想着演义里的那一段:“儒曰:‘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绍叔袁隗,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分拨剿捕。’卓然其说,唤李倔、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先将袁隗首级去关前号令。”
历史上董卓诛杀袁隗一家,并请旨一说。只是自己比历史上的刘协风头出的大,才引来李儒和董卓的猜疑,所以才会有请旨。实际上,不管自己下旨不下旨,董卓担心袁隗里应外合,在大军出城之后截断他们的后路,袁氏满‘门’是在劫难逃。
只是董卓万万想不到这里应外合的不只是那四世三公的袁隗,还有这位十岁的小皇帝。虽然刘协屡次在大殿上打压他,还派人刺杀他,但是他并没把这个任‘性’而冲动的小皇帝放在心上。
刘协望着匍匐在殿下瑟瑟发抖的袁隗,不禁又泪流满面。良久,才缓缓的背过身去,艰难的说出两个字:“准奏!”
两字一出,刘协感觉自己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身子一直停不住颤抖。
“啊!”殿下的袁隗嘶声大叫一声,昏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