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回师救援的三万兵马,合计十七、八万主力军,屯驻丹阳郡北,建业以南两三百里外的马鞍山一带。准备迎接与楚国的决战。
与此同时,楚国包括水军在内的三路大军。也相继兵临马鞍山沿线,设营数十座,控制了数百里的范围,陆逊则以水军封锁长江沿线,截断吴国长江以北地区主力军南下的道路。
可以说,此刻的楚国已经兵临吴国都城,使得吴国朝廷陷入背水一战的地步。
值此形势下,吴国一面派人北上请求曹操出兵,一面不停遣使求和,既是为了争取时间,也是祈望能说动王旭退兵。可惜面对此刻的形势,王旭怎么会答应其求和,将所有吴国使臣都拒之门外,并且督促各部加强攻势。
11月中旬,曹操犹豫再三后,还是出兵南阳,威胁楚国腹地,从实质上给予吴国援手。他也是不得不这么做,若吴国灭,楚国将变得更加强大,以他如今的力量,单独抵抗楚国将变得举步维艰。只是,南阳也不是那么好打,张合、张靖、鞠义等人所帅的两个军团将士皆驻守在那里,不图进取,只求拒敌,虽激战连连,却让曹军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毕竟曹军也刚经历大战,准备不充分,面对据险死守,又人才济济的两大楚国主力军团,办法并不多。
12月初,楚吴之战变得越加激烈,在王旭率领下,以诸葛亮、庞统、赵云、徐晃、徐盛、韩猛、严颜、典韦、颜良等楚国精英为首的远征军,奇招频出,在各线战场都发动了全面的攻势。
只惜面临绝境的吴国文臣武将也毫不示弱,周瑜、步骘、太史慈、凌统、朱桓等等无数江东英杰,前仆后继,奋死抵抗,丹阳北部数县之地内,烽烟遍布,两军对各处战略要地你争我夺,展开激烈厮杀,就连王旭也时常亲自坐镇前线,压阵指挥。
这样的决战总是艰难的,也是残酷的,随着战火的持续,再加上天气寒冷异常,军士叫苦连天,楚军伤亡也变得越来越大,可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吴国就是不倒,尽管他们更加艰难,更加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