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此役最多说明,于禁是在失去抵抗能力后,不愿意带着麾下弟兄一起死,因而选择放弃抵抗,或许可以称其不够刚烈。或许可以说他不想死,可也远没有传言那么不堪!
甚至于。其还有可能是忍辱负重,期待曹魏能救他脱困,再展雄风呢?
如果孙权将其送归魏国后,曹丕再度启用他,他又用自己的能力,一雪前辱呢?那是否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所谓时也!命也!
于禁没有那样的机会,归国后曹操已死,他遭到曹丕羞辱,最终忿忿而终,一世英名就此毁于一旦!
可即便是这样,在任何史册上,于禁皆是位居魏国良将之林,与张辽、张合、徐晃、乐进等人并列,堪为五子良将,其人死后,曹丕还让其子继承了爵位,连其本人也追溢厉候!
这些足可证明,于禁本身其实根本没什么大过,功劳也绝对巨大,曹丕羞辱他,当是出于个性使然,谁还没做过打击别人的事?
不然,曹丕难道真还傻了不成,魏国文武也全都傻了,对没什么能力功劳,还名节不保的将军,也这般厚待与尊重,让人效仿?
古时追溢死去大臣的名爵,本身就是为了纪念,为了尊重,为了使生者效仿这个死去的人!
此时,屯驻酸枣的于禁,就展现了他的果断和魄力。
文聘本是其副将,归其辖制,如今取得封丘大捷,向其禀报,并言兵力不足,难以尽全功,他哪还能坐得住。
因为酸枣距离封丘很近,大捷当夜过去的黎明时分,他就得到文聘捷报,不敢耽搁,匆忙点齐三万曹军起行,他本人还亲自率骑兵为前部,奋力追逐,只求支援文聘,趁势击破王旭兵马。
午后时分,于禁率领的骑兵前部,已是追至阴沟以北三里外,眼见前方地势崎岖,处于谨慎起见,他停下了脚步。
“哨骑何在?前方乃是何地?
“回禀将军,前方名叫阴沟,地势险隘,只有一条山路通行!”
闻言,于禁顿时皱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