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集中在北部的维多利亚湾沿岸,即便在这里,过于狭长的地形使得这里除了布置码头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地皮供应给工业和农业。
另外,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是,这里严重缺水,缺淡水。
就港岛本身来说,本地百姓主要依靠山区几条溪流旁修筑的,几个小型水库来供应生活用水。
后世的香港政府,通过大力保护山区植被,增加山区的蓄水能力,在山区修筑了多个水库,即使是这样,港岛本身的供水量,也只能勉强够港口运作使用。
后世的1960年代,香港就发生过严重的水荒,港岛居民不得不计口供水,后来,香港的供水完全是依靠从大陆的管道输水,才能满足整个城市的需求。
这样一来,李涵之发现,原本雄心勃勃想在香港大搞工业,特别是上马造船业的计划基本泡汤。
工业是耗水大户,没有充足的淡水供应,生产就无法正常运行。
如果一定要在香港开设造船厂,只能选择在维多利亚海湾的北岸,即港岛对岸的九龙塘地区。
但问题是,九龙塘的状况并不比港岛本身好多少,当地的水源同样不足以支撑工业,因为,那里的平地面积也非常有限,没什么大的河流。
由此看来,不管搞工业还是搞农业,香港都不是一个合适的地点。
缺水、缺粮、缺能源、缺地皮,确切的说,主要是缺平地……
在后世,1949年以前,香港的经济水准不但比不过上海,比广州也要相差一大截。
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东方明珠”,其实靠的是大陆解放后,作为与西方保持交往,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经济封锁的唯一窗口,而获得的巨大利益。
同时,也得益与作为维持“窗口”正常运作,所获得的来自大陆的能源、淡水和粮食副食品供应……
最后,在连续召开技术人员开会商议后,李涵之认定——香港的定位,只能以军事基地为主,辅之以贸易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