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内阁大臣,出皇宫,御太学,亲自到太学的孔庙礼拜,以显示皇帝对儒家的尊崇。
与次同时,秦牧让人招集进京参加明年春闺的士子,让他们一起到太学来。秦牧在礼拜过孔庙之后,就在太学的大院子里,让大家一起围坐在青松下。
秦牧不摆架子,不搞高高在上。就席地坐在数千士子中间,与大家一起促膝谈心。
作为皇帝,平时确实需要高高在上的威严;但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展示一些亲民的形象。就象这样,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还没有说话。已经让士子们倍感亲切了。
有了这种亲切感,大家聊起来,才会显得太真诚,更容易交心。
“诸位士子,都是国之英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朕今日来此,是想与大家推心置腹的聊了聊,朕希望大家也要坦诚以对。
咱们不丢书袋子,不用之乎者也,不要虚言假语,咱们就象一家人一样坐下来,闲话家常,一家人,不必拘束,有什么说什么,畅所欲言,就算说错了也不要紧。”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
围坐着的士子,神色喜悦,一派欣然。
“大家这次叩阙上书,说实话,朕是不赞同你们的看法的,但朕也没有怪罪你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所在,朕乐意看到你们表达自己真诚的想法。
朕自定鼎以来,常有大臣出于公心,顶撞于朕,别的不敢说,但就不以言语及罪这一条,朕自认是做到了,因为朕知道,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秦牧的话说得很真诚,而且在坐的读书人,也由衷地敬佩他这一点,秦牧自称帝以来,确实没有因为言论而加罪于人,一次也没有,这些一直是为天下的读书人津津乐道,并由衷敬佩他的原因之一。
“陛下圣明,广开言路,是天下万民之福。”
“陛下开创了大秦盛世,却一直虚怀若谷,善于纳谏,实乃千古未有之明君,学生所言,句句出自肺腑,绝无虚言讨好陛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