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家庭招待客人都会上奶茶(咸、甜口味皆有,但以甜的居多),高山流水茶馆更是成了全国最火爆的连锁餐饮企业。因此,在这样一种全民大消费的情况下,茶叶进口额居高不下,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你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是么?
从几年前清顺南北大战爆发开始,东岸企业(主要是台湾银行及其旗下代理商)进口的茶叶数量就开始下降。这倒不是说两国的茶叶产地受到攻击,茶园被毁,事实上还没到这种地步,主要原因还是两国政府为了应对军事,从民间征发了大量农民充当后勤辅助部队。这些人一去多年,要充当工匠赶修各种器械,要充当建筑工修桥铺路,修建各种临时或半永久的堡寨,还要充当苦力,帮助搬运货物等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方上的生产与生活秩序。
茶叶固然是这两个国家拳头出口产品之一,生产受到保障,但社会整体状况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产量下降是必然的。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茶叶经销商们经过战区时各种财物、时间上的损失——即便不经过战区,也可能会被官府征收苛捐杂税,这些都会分摊到成本里面——劳动力减少,时局混乱带来的运输成本上涨,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台湾银行的采购开支激增,最终传导到终端价格上面,让消费者买单。
黎鹏不清楚清顺之间的战事如何。因此,他很快找来了一份报纸,重金订购的海外报纸《号角报》。这是一份面向登莱、满蒙、宁绍、黑水、廉梧等地数百万读者的报纸,由东岸资本投资创建,实力雄厚,背景复杂,经常能够弄到第一手消息。尤其是一位华记者,堪称全能型,经常能在头版上读到他爆的大料。作为通航,黎鹏对此等神人也钦佩不已,只可惜缘悭一面,始终未能得见。
《号角报》从远东运到本土,历时数月,这时效性自然谈不上了,且价格也是昂贵得不行,足以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不过黎鹏身家丰厚,又是业内人士,还关心世界大事,自然不会嫌这些带有重要信息的海外报刊贵。事实上不光《号角报》,家里其他各类远东、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