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事宜。这是上头交办下来的事情,冯瑜还是很上心的——对朝廷忠心,这是冯大人一贯的优点。
机床数量不少,主要从英格兰进口,荷兰人也卖了一些,但不多。这些个洋商开价都挺狠,但为了朝廷大事,没办法,只能认了。好在洋商们每年也在响水、海州等港口采买为数众多的中国特产,清廷的外贸整体上还处于盈余状态,因此这种生意还是可以做得的,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机床采买到位后,将按照计划分赴各地安装调试。目前满清在全国设立了八个军工企业,及所谓八大厂是也。其中锦厂(锦州)、奉厂(盛京)、京局(北京)、宁厂(南京)是老厂,生产规模不小,技术力量也较为雄厚,因此这批货继续他们将占大头,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另外,清廷这些年还陆续设立了洛厂(洛阳)、汉厂(汉中)、襄厂(襄阳)、皋厂(兰州)四家兵工厂,但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不是很足,设立的原因也是为了就近补充前线部分消耗,其实最初都是从修械厂发展起来的。这次他们也将获得部分机器补充,甚至还有部分从老厂局抽调而来的部分技术骨干,以加强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未来前途也是较为光明的,前提是他们一直能够获得外部零部件乃至整机的供应。
而说起这些进口设备、零件甚至是一些枪炮成品,就不能不提一下清廷多年来一直试图进行着的国产化努力。满清朝野在这上面的认识还是到位的:“查水陆各军,需用长射程火炮,多系购自外洋,不但耗蚀中国财用,漏卮难塞,且订购需时,运送遥远,办理诸多周折。设遇缓急,则敌船封口,更有无处可购、无处可运之虑。况所购之械,质量不一,精粗各别,新旧掺杂,仓促尤易误事……武备万不可缓,需不避艰险,一力支持,强为无米之炊。”
以上说的是满清朝廷明白东岸在外海占据优势,一旦他们强力行动起来,那么现在向清国出售武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格兰东印度公司、法兰西商人以及其他什么杂七杂八的商人们,都要掂量掂量后果。退一万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