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游牧民族甚至就连土尔扈特人也极为头疼,觉得很不好对付,但他们在吃苦耐劳的俄罗斯步兵的攻击下,可以说是进退失据,连连失败。
也正是这些令人无法辩驳的事实,让阿玉奇汗最终得以力排众议,将部落主力迁移到了北高加索地区。而迁移过来的蒙古人,自然将主力部署在北方面向俄罗斯的一侧,同时派出部分兵力扫荡高加索山区的原住民,建立起自己的防御纵深。
应该说,阿玉奇汗的果断决策抓住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使得他们在俄罗斯这个老大帝国调整政策之前,就跳出了那个死地,同时还有富余时间料理内部,扫平不稳定因素,踏平南部山区的边疆隐患,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
而既然来到了北高加索山区,卫拉特蒙古人自然也清楚自己在外交方面该如何选择。他们几乎是全盘接受了东岸人的意见,接受奥斯曼帝国作为其名义上的宗主国,以改善周边的战略态势——当然奥斯曼人也得到了实惠,不仅仅是虚名上的,同时也保证了他们那狭长的通往亚速要塞的沿海走廊地区的安全——不过却拒绝了奥斯曼人提出的该宗绿教的要求,坚持信仰传统的藏传佛教。这一点让奥斯曼人有些不喜,不过有东岸人居中斡旋,问题并不大。
如果说奥斯曼帝国是土尔扈特人名义上的宗主国的话,那么华夏东岸共和国几乎就是他们实际上的宗主国了。他们的市场全盘向东岸开放——虽然他们目前还没有什么购买力——经济由东岸投资者主导,就连货币都由哈吉县的铸币厂帮他们加工。
政治和军事的改革同样带有深深地东岸烙印。首先是他们接受的大量火绳枪、燧发枪及青铜火炮,虽然都是东岸人移交的缴获自俄国人的落后装备,但对土尔扈特人来说也是难得的精品了。当年在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的时候,他们可没这个运气一下子接收上万条枪和几十门大炮。偶尔有一些从俄罗斯人手指缝漏下来的热兵器,也需要他们派兵帮俄罗斯人打仗,去用命来换取,苦逼的很。毛君中校当年率数千人深入顿河流域回师时,将这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