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谢苗·波列茨基以下都收到了帽子、袍子、腰带、佩刀、围巾等物品,但数量和质量不及伊兹勃兰特。
3月2日,伊兹勃兰特到理藩院领取赏赐,这花了他足足一百卢布。在那里,索额图遣人给他们递交了用拉丁语和俄语写就得备忘录,主要是对伊兹勃兰特提出的一些问题的回复,比如外国人建教堂——清廷允许永久定居的外国人建教堂,但只做短暂停留的人不允许——两国展开贸易、索额图使俄、未来边界划分(剿灭噶尔丹,收复外蒙后)等等,回答得非常详细。
康熙本来还打算招募一些俄国技工的,但耶稣会传教士劝阻了这一行为。他们指出,俄国在欧陆属于落后国家,技术可能比清国先进一点,但也强得有限,不如将前花在招募英格兰、荷兰工程师身上。康熙应允了这一点,于是没有提这一点,但他也不尽信那些洋和尚的话,随后嘱托索额图到莫斯科后仔细考察。
领完赏赐后,理藩院的官员向伊兹勃兰特指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并要求他们今后不得再犯此类错误:今后沙皇致清国皇帝的国书中,必须先写大清皇帝的称号,后写沙皇的称号,否则不予接收。伊兹勃兰特对此一脸懵逼,不过人在屋檐下,最后也只能敷衍般地点头答应——反正下次出使多半不是自己了,称号爱咋写咋写吧,这帮清国人真是麻烦得紧!
伊兹勃兰特也询问了一下出使俄国的索额图是否跟他们一起出发,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便嘱咐随员们开始做最后的准备,采买物资、收拾行囊,打算十天内就离开北京,返回俄罗斯。至于他本人,则继续白天在外闲逛、调查,晚上回理藩院写报告,打算回国后面呈沙皇,以期获得奖赏。
3月6日,理藩院内又住进了一群神秘的客人,看样子似乎也是某个外国使团。伊兹勃兰特有些好奇,给理藩院的仆役使钱后得知这是来自朝鲜王国的使团。伊兹勃兰特顿时震惊了,他不是什么一无所知的野蛮人,事实上在出使清国前,他曾狠狠恶补过远东各国的基本情况,当时他被告知朝鲜王国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