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四百三十三章 “汴梁”号

第四百三十三章 “汴梁”号(2 / 5)

不行的话,船只结构很容易受到巨大的破坏,甚至在恶劣天气里当场散架。

这两个困难,基本上就注定了2000多吨的排水量就是木船的极限了。再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维修费用过高),还不如用钢铁呢!东岸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即便他们早就有技术建造2500吨-3000吨的大木船,却也没有去尝试。他们宁愿建造1000多吨的中型木船,这种大小的船在木材资源极为丰富的东岸是最经济合理的,船只按上蒸汽动力系统的话,操作人员也下降几成,基本上是各大船舶运输企业最喜欢的型制。

不过,随着交通部海上运输指导思想的改变,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东岸造船界领受了新任务,那就是建造更大吨位的船只,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海上运输。其实不光是交通部,就连执委会诸公都有了类似的指示,执委会主席邵耀光更是一年内三次视察几大国营船厂,要求他们不要想着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将小船“造到天荒地老”,而是要加快大船的研发速度,并尽快将其投入实用之中。

没办法,几大船长虽然卖了一部分股份给私人,但到底还是国家控股,最后只能拨出资金进行研制。大鱼河海军造船厂作为老牌国营船厂,其任务还要更重一些,因为其主要负责“汴梁”级铁甲战舰的研制任务,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可相当不小。船壳、装甲、船用机械设备、火炮炮塔等等,每一个对他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无章可循,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东岸人目前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以上等巴西苏木作为船壳的方针。这种木材硬度高、柔韧性强,一直是海军战列舰的首选船材,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大鱼河厂建造“汴梁”号之前就已经收集了大量此类船材,并对其进行优中选优,以确保质量可靠。

装甲是“汴梁”号的重中之重。按照海军的要求,重要部位装备了铁甲的“汴梁”号要有抵近射击敌军炮台的能力,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要知道,在海上与敌舰对轰是一回事,抵近与炮台对轰又是另一回事。军舰限于吨位、大小

最新小说: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穿越战国成白起 南城亡事 城南政北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战国之军师崛起 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