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基本上都会收容起来,然后将其编入建筑队,每月包吃住并发二元五角薪金,让他们帮着建设公路、码头、水库及房屋。
工作个两三年后,这些人一般都能获得合法身份,成为登莱居民(一般是落户在人丁相对较少的威海、文登、荣成等县),然后踏踏实实找个工作,以登莱经济的发达程度,慢慢就能攒上一笔钱了。这些钱,他们会拿出一部分,托信得过的人带回老家交给亲人,毕竟那边的生活可能有些困难,这些送回去的钱很多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而他们在登莱的成功,在有心人若有若无的宣传下,很快就能传遍各地,使得几十年来清国政府对东岸妖魔化的谣言不攻自破。大概当初清政府与东岸签署和平协议,两国友好通商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吧?只是如今这个局势,他们也不敢擅自断绝与东岸的关系,关闭两国边境了,因为那样可能引发战争的后果,虽然在满蒙东岸人一直在对他们发动小型的战争。
“我大清”,其实也很难哪!
春社节是东岸法定节假日,不过在北半球的春社节该怎么过、何时过,可曾经也是引起
过一番争论的呢。一派人坚持按照东岸历法过,即便是位于北半球的登莱亦是如此,即现在应该过秋社节;另外一排人认为应该按照中国传统历法,因为这更适合北半球,东岸人的源头又是前宋苗裔,用中国历法天经地义,因此这会该过春社节。
两派人一度争论了很久,最后本土还是给出了指示,北半球的殖民地按照中国历法来,南半球的按照东岸历法来,各过各的。不过在邵耀光邵主席上台后,情况似乎又发生了变化,邵某人对于这种在思想上分裂东岸的做法很不满意,正打算在所有东岸领地内都推行本土的历法,彻底杜绝分裂主义的苗头。因此,登莱的这个春社节,怕是也过不了几回了,搞不好就是最后一回了呢。
春社节在登莱其实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了,商家们在这一天的销售额一般会暴涨,而且他们也有充足的货物来进行销售,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