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的垦殖却也没有放松,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新辟了两个县,分别是基隆县(原鸡笼港,因名字不雅而改之)和平南县。前者是一个军港,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后者大致位于后世苗栗县的范围内,当地有土人居住,但郑克臧抚政台北府时派兵将其征服,故得“平南”之名。
这四个县,加起来大概有五万多人口,都是历经多年艰苦垦殖幸存下来的人。目前他们基本已在当地扎下了根,开始繁衍生息,台北府的环境,也在他们双手的改造之下,一点一点地好了起来。
这次东岸人与郑克臧谈的项目,基本上涉及到了基隆、台北、竹堑三县,平南因为开发程度不够,而被暂时搁置。基隆县的港口建设工程,这块肥肉不小,未来基本是交给东岸人来建设了,且东岸海军也可以在申报之后进驻港口进行补给、维修。本来基隆县还发现了一个储量不小的煤矿,但东岸人看不上,他们库页岛的煤质地好、埋藏浅,且就在海边,还不怎么稀罕台湾煤,更别说朝鲜煤也是其竞争对手了,因此这个煤矿被放弃了,懒得开采。不过郑克臧倒是有点兴趣,打算从东岸订购一批现代化的采煤机械,开始试开采基隆煤矿。
东岸人真正关心的,还是位于基隆县以东的山里面的金矿。这些个金矿,品位高,储量不小,开采价值颇大。目前,东岸人已经分别从呼玛金矿和招远金矿抽调骨干技术人员,来到了基隆县,打算彻底勘探清楚之后,就行开采。
郑克臧已经同意了未来台北府的金矿都交由东岸人来开采,前提是每年付给他一笔费用,数量也不大,大概在二万元的样子。另外,东岸人也会帮忙培训一批黄金的勘探、开采和冶炼人才,算是对郑氏的另外一份补偿了。
而除了矿产资源外,东岸人还要求郑氏在台北府开垦荒地,种植他们指定的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台北和竹堑二县。经济作物主要是香料、烟草和甘蔗,但东岸人还额外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那就是要求他们扩大樟树的种植面积,并以一个低廉且固定的价格向台湾银行提供樟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