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这一切,其实都有个前提,那就是打败英格兰的海军,然后将詹姆斯二世及其追随者们送上岸。当然了,考虑到詹姆斯前期的窘境,一定数量的法兰西士兵也是必需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庞大的登陆行为了,非得打败英国海军不可,靠偷渡是很难成功的。
莫烈鳗曾经询问过是否干涉这件事情。在英国工作多年的蔡振国思考之后否决了,因为即便东岸人冒着巨大风险和代价做了,无论是支持法国还是英格兰一方,他们都不会领情,相反可能还会有不少疑虑和警惕。更何况,东岸海军现在需要防着联合省本土,同时未来还有抽出一部分舰队前往西地中海,帮衬着点意大利人,实在不可分身,故此议只能作罢。
蔡振国认为,这场规模浩大的反法同盟战争,东岸人最好还是充作看客。当然比起十多年前,这会的“看客”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比如,蔡振国现在正在忙着重新构建欧陆各处的商业网络,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派出几位使者前往各处,找代理商谈话,拜见各地的统治者,签署一系列的合作协议。这些努力,无疑都是在为华夏东岸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提供助力,为东岸商品寻找更多、更稳固的市场,为工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进步打好基础。说白了,这些固本培元的举措,未来都会体现在东岸的实力上,同时再一次拉大与欧洲人的技术差距——欧洲人的蒸汽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们可能一度以为追近了与东岸的差距,但等打完这场战争后,也许形势又大不一样了,他们的认识会更刻骨铭心。
蔡振国的思路得到了莫烈鳗的部分认可,因此他稍稍按捺住好战的心思,转而为他的意图服务。用欧洲的市场利润来维持东岸的研发资金,用欧洲的市场反馈也改进现行的生产技术,用更大的生产规模(这需要更大的市场)来提升管理水平,国家的进步还是靠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啊,其他都是虚的。
莫烈鳗即便是军人,他也深刻地明白这一点,并时时践行之。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陆军那些糙汉子根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