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东澳三个县八万多民众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地在适合农业种植的地方垦荒,生产出来大量的小麦、水果、蔬菜,同时还有大量廉价的牛羊肉,为每年过往的数万移民及水手们,提供了足量且廉价的食品,功莫大焉。
澳洲地区仅有的工业设施,大概就是船舶修造业、磨面业、毛纺织业、皮革加工业及肉制品的腌制行业了,非常可怜,全部工业蒸汽机的马力记起来大概只有几百匹的样子,可见基础之薄弱。
在商业贸易方面,多年来澳洲也进行得不温不火。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尴尬的原因,澳洲不处在任何一条繁忙的商业航线之中,外部商品进不来(或者即便进来也不多,因为来的船只少),自己的商品出不去(同样因为船只少,当然也有自己产品数量少,结构单一的缘故),因此进出口贸易也不是很活跃,商业方面几乎全靠东岸本国的过路船只来维系,这方面的贸易额至少占到了澳洲地区贸易总额的九成左右。
所以,国内很多人说澳洲就是一个移民中转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荒凉的大岛就是一个被东岸本土精心设计的驿站,产出也是严格按照移民部的要求来设计的,计划经济的气息很浓。因此,本地百姓生活水平的上下限都是可以预知的,即你非常勤奋地奋斗,生活水平不会比别人高很多,而当你比较缺乏奋斗精神时,你的生活也不会比别人差太多,反正都是移民经济嘛,机会比较少,不是么?
因此,长时间累积下来,就造成了澳洲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吸引力不足。通俗点说,就是本土的优秀人才不愿意来鸟不拉屎的澳洲(事实上他们连到宁波和新华夏这类比较富裕的地方都不是很乐意,非得高薪聘请才可能),澳洲本地有点想法的人则想方设法离开,前往机会更多的其他海外殖民地乃至东岸本土。比如,在西澳地区比较有名的西班牙裔工程师吉奥瓦尼(父母参加地下讲经会,被一起流放过来),就已经被黑水开拓队重金聘请了过去,他和几个徒弟未来就专门在当地维护、修理大型蒸汽机组,同时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