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距离对于习惯在三百米内开火的英国人来说着实有些尴尬。他们也试着朝“扬威”号发射了十几发炮弹进行还击,结果大部射失,只有一发运气弹打中了目标,却也没造成什么明显的伤害。
而此时主力战舰也开始与英国人的战舰接战。两艘英国英国战舰似乎是750吨-800吨级的,装备有火炮近四十门,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小口径火炮。最大口径的火炮才不过是18磅铸铁炮,而且只有区区四门,打主力的还是12磅和8磅炮。即使是在战斗最激烈时刻也在分心关注前方情况的陆铭闻言反而于放下了心。他趁着一阵海风吹来、烟雾消散的时刻,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前方:果然,视野内出现了几艘英国船只,看样子似乎是武装商船。而在这几艘武装商船后面,又是两艘正快速赶过来的战舰。
前后总共十六艘船,其中四艘是战舰。陆铭快速估算了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现真的还很难说。一方面己方只有六艘能够战斗的船,但全部是火炮众多的专业军舰,加起来共有大小火炮246门(“方丈”号装有8门小口径铜炮);而英国人十六艘船估算下来差不多有260门火炮,双方的火炮数量相差不多,但是东岸人的火炮在口径上面占了一些优势,而英国人由于船只数量多,因此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利用的火炮数量又要比东岸人多一些。
想到这里,陆铭突然有些纠结了。这明显是东印度公司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船队啊,竟然让自己不期而遇,如今这局面该如何进行下去呢?
果然不愧是跑远洋航线的战船,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都要比特遣舰队之前遇上的英国船要强不少。
不过,这样的火力配置对于排水量近千吨、重要部位均加厚船板,并且以18磅以上大口径重炮为主的“八月十日”级战列舰来说根本不够看,她们也许只能欺负欺负跟在两艘战列舰后方的东岸护卫舰而已。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了一面倒。
英国人的战舰在数量庞大的32磅、24磅和18磅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