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别松松垮垮了。”
板条屋监狱外的来人就是徐向东一行人,他们在视察了周边好几个垦荒村落后,最终于1672年的最后一天抵达了这片垦荒地的核心板条屋监狱。之所以说这个监狱是这片区域的垦荒中心,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周边得垦荒村落绝大部分是由流放犯人、苦役犯人组成的,他们恰恰都是归板条屋监狱管辖——其实管理也是比较松懈的,平时干什么没人管你,只要每月定期来监狱报道一次,证明自己尚在即可。
监狱为每个犯人进行登记,制定垦荒计划,同时送各种补贴、津贴。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个战斗力不弱的骑兵排,以及其他三十多名南铁公司的看守,是一股不小的武装力量了,同时也是周围过十个垦荒村落的安全保障。
所以,于情于理,徐向东都必然来到板条屋监狱进行调研和巡视,听取一下监狱方面的汇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印第安人的袭扰和西班牙人不间断的抗议声中一步步展壮大,并最终形成如今这种格局得。
“很好,这里有围墙、有壕沟、有哨塔、有营房、有仓库,真的是一座监狱么?”从出至今算起来也一个月了,徐向东的鞋子都换了一双,马也换了一匹,胡子也长长了不少,身体上也感到了些许疲惫,但精神却愈地好了,这会只见他一些随从在监狱长的陪同下,一起策马进了被称做板条屋监狱的据点内。
其实,真要说起来,板条屋监狱确实不能算是一座单纯意义上的监狱,因为这里除了正常的监舍外(其实就连监舍也没几间,在押犯人最多时也就七八十个的样子),还有粮库、物资库、武器库、营房、马厩等等,甚至还有个储放硫磺、木材的小型货场,定期通过兰科湖运到对面的博陵县境内,顺便也通过这条湖接受那边输送过来的垦荒物资和补贴。
因此,准确地说,这里与其说是监狱,不如说是殖民政府机构,因为周围十多个垦荒村庄的指导方针,基本都是从这里出的。毕竟,那些人里面的绝大部分,都是刑期尚未服满的流放犯人啊,当然是要由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