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德河畔的小城,同时接受当地民兵团体的领导。
杨亮少校对此表示遵从。在接受了泽兰省和弗利辛恩市额外增拨的一笔为数五万盾的奖金后,他们这支两千多人的部队便正式拔营启程,在弗利辛恩市方面派出的联络员和向导的指引下,沿着斯海尔德河一路向东,朝最终目的地而去。
一路上他们基本都是步行,速度不快不慢,偶尔会遇到要乘船渡河、渡海(此时的泽兰省仍然是一个以岛群为主要地貌的省份,很多后世的陆地还没来得及围海造出来,故出行需要舟楫)的地方,那样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并且显得有些混乱。杨亮看了火冒三丈,但也有些无可奈何,第三混成营还好,毕竟是老部队了,训练有素,但那忠国*军步兵营却着实有些不成器,除了战斗力比那些荷兰民兵要强一些之外,就纪律性而言甚至还有所不如,让杨亮极为挠头,寻思着等安顿下来后一定狠狠地将他们操练一番,不然还怎么打仗!
1673年4月17日,不过区区数十公里的路程,结果因为等船、等补给、等通关文件而走走停停的杨亮所部2300人,才终于渡过了一道浅浅的小海峡,抵达了彼岸的贝亨奥普佐姆小城,并在城郊的该市民兵训练场上安营扎寨,算是初步安顿了下来。
贝亨奥普佐姆市的民兵首领名叫弗兰克·班宁,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在城里经营着一家商店,此外城郊还有属于他的一座磨坊,总的来说也算是成功人士了。不过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得掩盖他军事素养的欠缺,杨亮与此君交谈过一番,此后就对贝亨奥普佐姆城的民兵团体的战斗力彻底失去了信心,虽然据说他们能够召集起超过两千五百名士兵,但如果不能打仗,这与两千五百头猪又有什么区别?
因此,杨亮少校发现这里的防务真的只能靠自己了,荷兰民兵是指望不上的。唔,或许还有那千余名辗转千里来到这里的瑞士雇佣军。不过这些人虽然士气不错,战斗技能应该也不差(毕竟长期接受雇佣的,战斗经验不会少),但战术思想和兵器装备都很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