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虽然每种东西的销售量都不是很大,但松江、嘉兴、杭州、绍兴等地人口繁茂、素来富庶,有能力消费这些奢侈品的人还是不少的,算是给这些粮食走私商人们一笔额外的奖赏吧,当然对东岸自身也不无小补,可以稍稍减少一些贵金属流入清国境内的速度。
满清朝廷当然不是不知道这些走私商人的存在,只不过最初时东岸与满清刚刚事实上停战,双边关系处于缓和状态,清廷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只不过后来山东水、旱、蝗、震四灾频发,局势大乱,东岸人趁机夺占了莱州府的部分府县,这无疑惹得清廷极为不快,以至于下令暂停了这种粮食贸易。
但是呢,清廷的政策是一回事,具体落实到地方上的时候,由于东岸高溢价抢购粮食的行为,使得不少地方军政官员与地方上的士绅、商人们沆瀣一气,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走私以获取巨额利润,完全视清廷的政策于无物。
面对这种**裸的打脸行为,北京朝廷自然是极为愤怒的,再加上这会东岸人开始在辽东鸭绿江右岸搞事,清廷开始下重手整治松江、杭州等四府的粮食走私商人,并很是杀了一批,算是初步震慑了这帮无法无天的家伙们。
当然这种运动式的整肃向来只能管用一时,风声过了后往往会一切照旧。后世有句老话说有100%的利润时,资本家可以卖绞死自己的绳索,这话套到清国商人身上,还真是贴切无比。在风声过去之后,各地的官员们——其中甚至包含不少满族官员——便开始向下面暗示,走私商人们都是人精,立刻心领神会,粮食走私贸易又再度开始兴盛起来。
人们纷纷拿出藏起来的渔船、货船,满载粮食横渡杭州湾,抵达东岸控制区进行贸易,每个人都获利颇丰(当然也使得东岸贵金属快速流入清国)。他们的成功又成了后来人的榜样,无数梦想发财的大小商人前赴后继,紧随他们的脚步,终于使得这种粮食走私贸易一发不可收拾了起来。
今天抵达定海县的几艘中式硬帆船来自杭州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