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有了这种相对廉价的新型黄铜合金覆盖船底外壳,以后舰船出海后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也可以大大减少,海蛆什么的至少短时间内与该船绝缘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划算的。
以后等到铁岭特钢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同时生产规模上来,使得这种被称为“战舰黄铜”的合金的生产成本再一次降低后,就真的可以考虑给那些重要的战列舰都安上这种东西了,因为真的可以节省很多平日里的维护保养费用,缺点则是一次性投资较大,就看上头与海军部舍不舍得了。
“东岸人”号的铁锚这次也做了特殊处理,这多少带有试验性质,并不具备推广意义,因为给它做的是镀锌处理。而说到镀锌,其实东岸目前的技术是很不成熟的,因为他们只是“野蛮”地将熔融的锌镀在铁锚上,既没有助熔剂,也没有电镀技术,因此效果很不理想。不过考虑到这仅仅是一个实验,因此也能勉强接受了。
如果这种镀锌铁锚在未来的实验中能够达到大伙对它的期待时,那么下一步研究新的、实用的镀锌工艺,开发出一系列的镀锌产品(如镀锌铁丝网、镀锌板、镀锌铁栅栏等等),就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提是技术真的能够实用并且足够廉价,否则也是很难推广起来的。
而除了船底覆板、镀锌铁锚等新技术之外,“东岸人”号三甲板战列舰武器库内存放的一些火枪也颇有些不同,因为这同样是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
得益于基础工业的进步,东岸这两年的军事装备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良好的市场销售形势下,大鱼河、北方两大军工生产集团利用贸易得来的巨额利润,在正常上缴利税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汰换旧式机器和技术,使得整体的生产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首先,在目前东岸军队自用的武器装备中,除了少许傻大黑粗的家伙(如铁锚等)之外,绝大多数金属制品已经由熟铁过度到了低碳钢的阶段。特别是在如今陆军主力部队大规模换装了使用米尼弹的线膛枪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