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想也就明白了,这可是一个游牧汗国啊,他们一没海军,二没海洋意识,更不是后世的蒙古国,那么哪来的动力和技术修建像样的港口呢?说不得,还是得走东岸人投资兴建的哈吉港了!其基本模式是,大量谷物在黑海北岸各处集中,然后用小船拉到哈吉港码头存放(当然也有部分是从陆路运过来的),等待亚速海商会的船只前来交割运走。dudu2();
高文刚此刻闲极无聊之下,就在哈吉港口逛了起来。这个港口城市的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要不然后世也不会成为沙俄黑海舰队的母港了,而且背靠半岛腹地,上面生活着数十万克里米亚人及掳掠而来的各国奴隶,产出大量的皮革、兽脂、羊毛、腌肉、水果、谷物、蜂蜜、奶酪、盐和其他商品。
这些商品本来都是在克里米亚汗国内部消化流通的,产量也就那样,不过随着南海运输公司投资的哈吉港的建成,以及数次增资扩股后拉入了越来越多奥斯曼权贵的亚速海商会(被政治倾轧后清理出去的人的股份自然也被新贵们瓜分了)的商业运输能力的愈发强大,很多克里米亚本国的农产品也开始向伊斯坦布尔、士麦那等大城市销售,并与来自鲁米利地区的农产品展开了竞争,虽然市场份额目前来看还很小,但胜在潜力巨大,对克里米亚汗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哈吉港内的常住居民现在已经超过了三千,而如果再加上那些不算“人”的鞑靼贵族的奴隶的话(一般在城市或码头上从事重体力工作),这人口已经接近一万了。所有的这些人口几乎都与港口贸易有关,亚美尼亚商人、犹太商人、希腊商人、意大利商人随处可见,四处侃价,将一群群奴隶、一包包农产品运往他处,再将他处的一件件工业品分销到克里米亚乃至邻近的乌克兰大草原上,生意看起来相当火爆。
来自奥斯曼和意大利的手工业者近些年也与日俱增,且主要以加工制造航海用具为主,另外南海运输公司投资的修船厂内也有部分从东岸国内征募来的技工,这些人是保障港口正常运转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