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地”或“桦太”,其中“桦太”的名称则源自“karput”的对应的汉字,也就是“河口”的意思。[2]因其处于黑龙江口的位置,故汉语名为“黑龙屿”。
历史沿革编辑
冰河时期
冰河时期的库页岛与大陆相连。岛上原住民是以爱努族和尼夫赫族为代表的古亚细亚人。以及以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为代表的通古斯人,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
元朝之前
库页岛原本是中国领土。在地理发现史上,中国是最早知道库页岛的国家。西汉初年的地理书《山海经》,在《海外东经》篇里就记载了库页岛上的住民是“毛氏”。“有毛人在大海洲上”。这里指的是居住在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即吉烈迷人。
在《后汉书》的《东夷列传》中,进一步记载: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国”。以后的史书也有相同的记载,如元朝的《开元新志》和明朝的《殊域周咨录》都记载着居住在库页岛上的吉烈迷人,“人身多毛”。还提到岛上住民“女多男少”的情况。所以,《万绂图考》明确指出:“库页岛即古女国,亦名毛人国”。这些记载证明早在两千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库页岛是一个海上的岛屿,并对岛上住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中国也是最早管辖库页岛的国家。最迟从唐朝开始,中国就管辖着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下游地区。当时库页岛上的流鬼国(阿伊努族)向唐朝政府进贡,唐王还加封其使者佘志为骑都尉。日本人认为流鬼国更可能是比库页岛更远的勘察加半岛上的国家,而居住在库页岛上的更有可能是靺鞨族的窟说部,不管怎么说,库页岛至少在那时已经和中原王朝发生联系了。
据《东亚史》。自唐始,中国就对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统辖。[3]
公元725年,唐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区设置黑水府,对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窟说等部落等实行有效管辖。
公元10世纪,中国辽朝的五国部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