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1996年达60万吨,1997~1998达到最高产量100万吨,但这是靠增加捕捞力量实现的,实际上此时鳀鱼资源已经严重衰退,主要表现是渔获物群体组成低龄化、小型化、群体密度小、网次产量低、渔场不稳定,1999年在捕捞力量继续加大的情况下鳀鱼产量下跌20%多。1991~1994年,荣成市136k双拖网船,一般网产3000~5000kg,对船日产量2万~3万kg。1995~1998年,荣成市184~221k双拖网船,一般网产量1500~2000kg。对船日产量8000~10000kg。到了1999~2000年,一般网产量1000~2000kg。对船日产量4000~5000kg(唐明芝,2001)。目前我国近海鳀鱼已几乎不能形成渔汛,被更小型的玉筋鱼取代。
可作多种菜肴。但以做汤为多,鲜香,味美,盛夏季节更加适宜。海蜒亦可炒蛋,拌咸菜,即使纯海蜒亦不失为下酒佳肴。渔山海蜒加工方法很考究。采用大锅将水煮沸,倒入鲜鱼,待水沸后立即捞出薄摊于竹簟上、晒干后拣去杂质,去除碎末,即为成品。渔山所产海蜒,以质地干燥、包泽明亮、外观整齐、味鲜香浓、咸淡适口著称,为海味中之珍品,质量冠于全省。旧时候,宁波水产市场有“渔山海蜒不到货,不开称”之说。宁波史学家全祖望有诗赞道:“一瓶蟹甲纯黄酱,千箸鱼头细海蜒。”
主要渔场有海洋岛、石岛、闽东渔场。
体细长,稍侧扁,一般体长8~12厘米,体重5~15克、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两颌及舌上均有牙。眼大、具脂眼睑。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棱鳞。尾鳍叉形、基部每侧有2个大鳞、体背面蓝黑色,体侧有一银灰色纵带,腹部银白色。背、胸及腹鳍浅灰色。臀鳍及尾鳍浅黄灰色。生活于浅海。趋光性强,常环绕光源作回旋游泳。春季沿海岸北上;秋季沿海岸南下,在适水温带进行产卵、索饵和洄游。
鯷鱼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