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的材料拼凑在一起了事——这事不单发生在皮城港,别处也有,目前梁向俭正在集中整治这种歪风邪气。
即便偶有几个本土培养的农学生流落到库页岛一带,限于种种原因——比如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在初期多半也只会搬弄一些理论,写些只注重形式的文章,甚至就连文章所用的材料都是下级官员们为他们搜集来的。高级官员们——比如梁向俭梁大常委——若想知道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似乎只能从耕作和播种的人那里方能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实在太坑了。
“还有,这里容易开垦的土地面积不足,为何不第一时间上报回来?”说到这里梁向俭又是一肚子气,负责考察本地农业条件的人是魏博秋的黑水交通学院的学生,他现在严重怀疑这两人的责任心不足,把考察经费拿去花天酒地了,干活时只是随便询问了一些附近的阿伊努人就决定将新定居点设在这里——当然这是出于梁某人的偏见,事实上这两个魏博秋的徒孙还是颇具眼光的,皮城港一带确实是捷尔佩尼耶湾一带农牧业条件比较不错的定居点了,把这一切搞砸了的不是他们,而是本地的官员,准确地说,是巴尔金等根正苗红的牧民官以及其明朝读书人充当的幕僚团,是这些人一连串奇葩的举措才将本地两千居民活生生地给坑了个惨。
当然了,皮城港所谓的农牧业条件不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肯定无法和大泊甚至黑水港一带比。因为这里相当潮湿,森林又很密集,只有沿河一带可以开垦种植农作物——这里的土地都被茂密的阔叶树林所覆盖,如榆树、山楂、桦树等,土壤深厚而肥沃,是不可多得的农业“绿洲”;但剩下的土地很多都是冻土带、沼泽地(这尤其多)、大火烧过的荒山以及长满针叶林和被严重漏水的土层所覆盖的低地。
其实你离开波罗奈河谷远一点去看看就知道了,到处是这样的烂地,中间穿插着山坡和沼泽,上面植被稀疏,几乎和极地没什么两样。尤其是在皮城港以东地带,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沼泽湿地,使得农业种植成为了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