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曾经记述过:“葡萄牙士兵力量虚弱,也不机警。但反抗精神十分顽强,没有任何一个人同意呼喊‘菲利普国王万岁’的口号,所以被全部处死。”
“这些叛逆者是如此顽固,除一名老年妇女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要求怜悯或者呼喊菲利普国王万岁,所以我们决定将他们全部砍头。”
而在葡萄牙人民浴血奋战的时候,葡萄牙的贵族又在干什么呢?他们“耍两面派,一方面应付若奥国王(若奥四世,布拉干萨王朝第一任国王),同时也在乞求菲利普国王的谅解。他们脚踏两只船,左右逢源”;“有的人还暗通西班牙人。他们使运送关键补给的船只误点,让船工逃亡,故意使船队受挫”;“很多人克扣军饷,不给粮草,使士兵们在紧要关头不能投入战斗。”
就是如此劣迹斑斑的葡萄牙贵族,居然也在战后堂而皇之地窃取了起义的胜利果实,不得不说是葡萄牙人民的悲哀——同时也是东岸人的幸事,与其和充满爱国热情、精明强干的共和分子打交道,还不如和这些堪称国家寄生虫的贵族们扯皮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窃取胜利果实的贵族们主政后,在外交方面的“杰出”成绩吧:1641年初,葡萄牙就向罗马、法国、荷兰、英国、丹麦和瑞士派出了使节。前往罗马的使节不用说的,在哈布斯堡王室的首领、西班牙国王同意葡萄牙独立之前,教皇不会接见任何来自葡萄牙的特使;而与英国的外交同样很失败,在这个被葡萄牙人视为救星的国度中,葡萄牙使节未能与英国结成军事同盟,只获取了英国不在欧洲范围内对葡萄牙本土进行攻击的承诺。
而为了获取英国人的这个承诺,初生的葡萄牙政权也出卖了一大堆权益,如:英国商人可自由地在葡萄牙海外领地内经商,并享有葡萄牙人同等的权利(1642年协定);而在英格兰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借口葡萄牙庇护英国王党分子的舰队(这些舰队驻扎在特茹河口附近,并以此为基地袭击英**舰)而派兵上门,又狠狠敲了一笔好处,大体上包括葡萄牙降低进口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