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部之所以如此善战。主要还是部队军事传承做的比较好,比如该部很多军官甚至可以追溯到罗汝才农民军时代,经验那是绝对够丰富的;另外,该部作为郭升亲信部伍,火器化程度较高。对此类战法也非常熟悉,因此在野战中正面击败与自己兵力相若的绿营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只是正常发挥水平而已。
南明新泰侯郝尚久也是如此,该部是李成栋的部伍,最早可追溯到高杰农民军。多年征战加上吸收了很多边军官兵的高杰所部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李成栋虽然只得到了该部的部分传承,但他自身治军能力不弱,后期整合得力,再加上对手南方明军实在太渣,故一直让他从江北打到了广东。郝尚久带的部队中很多都是李成栋部队里将官的子弟——这些将官很显然都是高杰时代就入伙的农民军或明朝边军——自幼耳濡目染之下。其水平还是比鲁王、郑氏那些半吊子陆军强一些的。因此该部在前阵子与清军的外围拉锯战中表现也可圈可点,至少在与绿营交锋期间是互有胜负,不至于大败亏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两部实力再强,加起来也不过不到七千人,再算上东岸系统的黑八旗重步兵第4、5两营(1530人)、补充连(不到230人)、炮兵(200人出头)以及刘海洋司令部的卫兵、参谋和勤杂人员,这能战的加起来也才不过九千余人。
哦,对了,陈之龙的新建陆军第四师有五千人,该部虽然在山东曾一度损失过半。在浙江又扩军40%以上,战斗力下降较快,但好歹老底子还在那里,军械也较为精良。军官和士官们的自信心也很足,随营学校也在不断培养低级军官,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该部的战斗力维持在水平线以上。
所以,算来算去,东岸大军中能战的应该在一万四千人左右,这些人是能够正面对抗两万以下的清军绿营的。如果运气不差的话战而胜之也没问题,甚至对上三万清军绿营也不是没得打,且胜算还不低——当然这是在清军那数千马队不参战的情况下。
事实上刘海洋最忌讳的也就是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