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吓人了,特别是每年夏秋季节的时候,这些地区还会接纳数量可能多达两万之众的流动人口(等待冬春季节登船南下的移民),大泊港的城区范围虽然一扩再扩,但仍然不堪重负。因此,考虑到一场严重的疫病就可能让这里的人口报销掉一半,经魏博秋申请、邵树德批准,黑水开拓队从大泊港向北沿着狭长的山间河谷地带设置了一连串的村落,并最终在后世南萨哈林斯克的原址上设置了一个管理这些屯垦村落的机构:南库页垦殖局。
南库页垦殖局管理着从南萨哈林斯克到大泊港这段肥沃的山间河谷地间多达2o个屯垦寨子、过二十万亩农田,他们甚至还拥有一支组建起来的武装力量:南库页守备队(员额四百人。其中步兵三百、骑兵一百),基本上算是有效统治了这些地区。
每个屯垦寨子内只有村长及少数村民等寥寥数十人是常住居民。另外数百人都是临时性居民,即他们都是等待登船的移民。这些人一般都是春天到,深秋走,中间半年的时间就在寨子里侍弄庄稼,以“赚足”自己路上的口粮及其他花费。东岸人不指望这些人在种地的时候有多上心,只要每亩地差不多能收点就行,积少成多下来对一直饱受缺粮之苦的黑水地区来说,也是一笔不容忽视的粮食进账了。
每年1o月份中旬这些人6续开始登船离开后,各屯垦寨子的留守人员(常住居民)就开始出外打猎、割草,同时最后晾晒一便谷物,为过冬做足准备。而一般等到第一场大雪降临后,各寨子也将封闭寨门,等到来年开春后才再度开启。如果有什么紧急事务,各寨子之间靠雪橇联络,倒也还算是方便。
今年这几个寨子的常住人口又得到了一次补充,其来源主要是今年以来在山东前线与清军交战后伤退下来的官兵,计有1275人,几乎全部都是丧失了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的伤兵(受伤后被截肢,主要来源于挺身队系统)。其中,明人5o1人、波兰人229人、科萨黑人2o8人、鞑靼人1o9人、日本人1o6人、山丹人96人、朝鲜人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