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此刻都是齐装满员,战斗力不可小视。
这些部队出征后,留在本土及邻近的拉普拉塔地区的还有2个步兵连、2个炮兵连、4个骑兵连、学兵团36团及快毕业的37团、4个县民兵大队、一千多名东欧雇佣军以及数量将近两千人的克兰迪义勇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可观,对付西班牙人之余还能将大量部队撤回本土轮休,基本上可以算是游刃有余的。
9月15日,东岸共和国海军第一舰队太平洋特遣分舰队在穿越麦哲伦海峡西段后,顺利进入了相对平静的太平洋,然后在孔特雷拉斯岛以北海域的岛群中找了一处足够宽敞的避风地下锚停泊。同时,他们派遣了“杂货商店2号”食水补给船沿着麦哲伦情报站历时一年时间测量出的一条隐蔽航线前往阿劳坎城(纳塔莱斯港),而其余舰只则在避风湾内待命,等待“杂货商店2号”的返回。
话说阿劳坎城也建立起好几年了,如今已经成了智利阿劳坎反抗份子的大本营。这里及近郊的广大区域内常年生活着数千名阿劳坎人,他们在东岸人的指导下种植黑麦、燕麦、土豆。同时放牧山羊,为游击队北上与西班牙人进行战斗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至于游击队常年战斗所需的器械、弹药、药品和服装,则大部分由东岸麦哲伦情报站无偿提供,少部分由阿劳坎人拿粮食、羊毛、皮革来交换——他们也就只有这么点可怜的钱物了。
阿劳坎游击队的编制大概有五六百人,正式名称还是东岸人帮取的,叫“阿劳坎解放军”。这个组织说实话还是有一点先进性的,其领导人小维森特是第一支阿劳坎游击队缔造者老维森特的儿子,这个人在东岸麦哲伦情报站内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西班牙语、汉语和阿劳坎土语三种语言,他为游击队提出了一个行动纲领,那就是打败西班牙人、建立阿劳坎人自己的国度,和后世清末革命党人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在这个年代,民族主义思想尚未萌,大家对统治者是不是异族说实话不是很关心。你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