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后世英国的经验看来,自从火车开通以后。原本广泛存在于英国的两种运输组织:全国关道(即驿道,陆路运输)公司和承包运河的各大公司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关道公司首先竞争不下去,当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铁路通车后,艾克勒斯关卡在1830年曾以1700镑的价格将一年的通行税包出,但第二年直接降到800镑都无人问津;在这条路上,原本以1300镑包出的另一个税卡竟然连500镑都卖不出去,可见其惨状。
而运河公司也被冲击得很不像样。为了和铁路公司竞争,承包各条运河的股东们不得不大幅削减运费,一些维护成本高昂的运河公司首先破产,然后被发展迅速的铁路公司所收购,成为铁路的附属品。就算是生意较好的运河公司,每年派发的股息也从1815年的30%以上普遍降到了1838年的10%以下。而且随着铁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他们的利润率一直在缓慢下降,并最终还是靠着经济繁荣带来的货运量大增才勉强支撑了下去。
连英国那样一个运河、海运四通八达的岛国,火车都能把大部分运河公司竞争得生存不下去,可见其优势有多大。而在东岸这样有着大片内陆腹地的地区,火车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火车,往西部内陆地区的探索和拓殖就遥遥无期;而有了火车后,无论是物资、军队还是人员都可以很方便地从东部沿海调往内陆,内陆地区的矿产、农产品等也能迅速运输到人烟稠密的东部沿海市场。
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大力修建铁路的时候,电报曾经作为铁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附属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几乎铁路线修到哪里,电报线也就架设到哪里,这使得英国社会的交通和通讯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839年大西公司敷设第一条早期电报线)。不过这东西对于现在的东岸来说太过于高大上,一些物理老师出身的技术人员还在研究电报这个玩意儿如何大规模实用化,不过短时间内看起来是没什么眉目了。
随着火车渐渐消失在远东的地平线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