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更别提执委会还有土著异地迁移控制使用的政策,这进一步堵死了孤山港利用本地澳洲土著快速发展的路子。更别提移民中还有一个相当让人头疼的无解难题,即男女人口比例失调问题。
其实这个男女比例不均的问题在本土的欧洲移民中就一直长期存在着,愿意去新大陆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女人的数量极少,要不然当年法国人也不会给每个愿意去北美的法国女人很丰厚的“嫁妆”了。很多早期前往海外的欧洲殖民者不得已之下娶了当地土著妇女为妻,如西班牙男人娶印第安女人为妻,荷兰男人娶印尼女人为妻,葡萄牙男人娶印度女子为妻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殖民地极为庞大的混血人群。依照各个国家的政策不同,这些混血后代所能享受到的政治权利也不尽相同,荷兰的混血后裔与欧洲白人享有同等权益,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血后裔却只享有部分权益。
当然,如果有的选择的话,这些殖民者还是愿意娶来自欧洲的白人女子为妻,这无关其他,主要是语言、审美观、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种间进行通婚自发产生的可能性极低,除非他们没的选择。就像当年的西班牙男人杀掉那些土著男人,娶土著女人为妻一样,有白人女子供选择的话他们绝对不会多看那些土著女人一眼,除非你强制硬性要求,不然人种自发融合的进程将被无限拉长。
其实来东岸的欧洲移民中男女比例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这得益于东岸人从好几年前就开始重视这件事,并同样给予了每个愿意去东岸的女人很丰厚的钱财。但饶是这样,来东岸的欧洲男女比例仍旧在3:2左右,即理论上每一个来东岸的欧洲男人中都将有一个娶不上老婆。这个问题在明人移民中还要更加突出,由于大明混乱的局势,葡萄牙人贩卖过来的明人移民中男女比例更为悬殊,基本在2:1到3:1之间,即每三到四个人中间才有一个女人。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乱世中男人比女人的生存能力更强,被饥民当成食物吃掉的可能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