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这里的人口几乎赶上了平安镇。
这一千多人口中,绝大部分是造船厂的职工,其他诸如锚链厂之类的配套厂家及私人小作坊企业的规模都很小。很多工厂及作坊中活跃着的都是女姓身影,要不是教育部规定所有未成年人都必须接受强制初等教育,估计这些工厂及作坊都要招募小孩子了,东岸共和国的人口饥渴程度不是一般的深啊。
为了摆脱人口瓶颈的制约,这些工厂想尽了一切办法。比如船具厂就引进了一台“野蛮人-1”型蒸汽机,与长山铁矿不同的是,这台蒸汽机是作为动力输出的,因此带有曲柄飞轮装置,用来驱动大型织布机编制密实的船用帆布;而与长山堡相同的是,这台蒸汽机大部分时间也在趴窝,基本不具备实用意义。
这座完全是依托工业发展起来的定居点如今更是成为了华夏东岸共和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母港。第一舰队下辖“八月十曰”号、“东岸之鹰”号、“小猎犬”号、“海上家”号及“红鳟鱼”号五艘战舰,由于主要驻泊在镇海堡港口,所以也俗称北方舰队;而“共同市场”号战列舰和武装运输船“加利西亚飞鱼”号则被编为第二舰队,母港为东方港,定期在东方港至罗洽以南后世马尔多纳多之间的海域内巡逻,俗称南方舰队。
经过连续两年国家组织的私掠活动,海军部如今手头是宽泛了很多,不但人员编制大大扩充,船也是一艘接一艘地往下造。“共同市场”号入役后,这水手及军官还没完全填满呢,海军部建造第三艘战列舰“自由贸易”号的计划书又递交上去了,好像生怕手里的几万块钱花不完似的。
面对如此不顾现实的计划,执委会自然是不会让其通过的。这还不算,在交通部长萧百浪的撺掇下,执委会还一致决定由交通部和海军部共同出资十万元,建造两艘笛型船用来运输货物。挨了一记闷棍的海军部无奈胳膊扭不过大腿,只能“含恨”同意了这个计划。当然,交通部也许诺,一旦战争爆发,南海公司的运输船队将被海军无偿征用,算是稍稍缓解了海军部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