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领着人马来挡住张必武。
不止如此,还有硕托和阿达礼两叔侄带着人马杀来了,他们大叫着,说不出睿亲王所料,所以他们能预先做好准备,能与费扬果一起共同抵御着张必武,保护着各军不至于遭受到大的损失。
费扬果和硕托、阿达礼叔侄的死战,无疑给了阿巴泰很好的机会和时间来安定军心。
阿巴泰有机会再组织起反击以及退却,并且能应付一切情况。清军都是训练有素的,他们一听到了费扬果会同硕托等一起来战,他们又听见了阿巴泰的命令,他们自然就能镇定下来,还能组织起像样的抵抗,或者是撤退,不至于像刚才那样慌乱了。
虽然阿巴泰是吃了败仗,他损失的并不多,主力部队还在。
被掳来的人至少被张必武军乘势解救将一半,不过就是他们所掳来的金银财宝,大多还在清军的掌握之中。
清军在败仗之下,并没有全线溃散,相反溃败的清兵就算是与大部队失散了,也会零零散散地组织在一起,甚至于有些军团还保持着阵容,一点也不像是溃败的军队。不得不佩服清军的组织姓非常地强。
清军虽吃此一败仗,遭奇袭,死伤惨重,主力尚在,张必武也不敢与已经镇定下来,并且急欲复仇,已成哀兵的清军作战。
有此胜果也能让崇祯龙颜大悦了!果然,捷报传来,崇祯非常地高兴,他快活极了。
自清兵入寇已来,他难得是展颜而喜,现在得此大捷,更是欢喜不已!便下旨要褒奖张必武与周延儒。
为什么要褒奖周延儒呢因为周延儒在听闻了张必武率军要与清军一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写好了两份奏折,一份是推卸责任的,另一份则是抢功的,就说此次的大捷,他是策划的,张必武不过是实行者。
反正他为了讨皇上的欢心,他就捏造了很多的胜利捷报,现在再做这么一个大单的,要比以前要好得多了。
这不,周延儒的奏折就比张必武的捷报先一步呈上到了崇祯的御案上,然后才是张必武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