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见到的都是士兵的骂声,埋怨声,士兵们的怨气很大的,甚至于还有人说出了早早投降的好,这一番话。
洪承畴他们不敢责备,现在不是杀一个立威的时候,毕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杀是杀不尽的,说不定反而会激起兵变呢!
兵书六韬都记载,要是士兵不服的人少,那可以杀人来立威,可是人太多了,尤其是全军都这样就绝对不能杀了,杀人不但立不了威反而适得其反。洪承畴深读兵书,他自然知道现在的情形切合兵书所言,确实是杀不得人,杀了会兵变!
有一个士兵轻轻地碰了一下喊着要投降的士兵,说:“小心啊!总督大人和宗主爷他们在呢!要是让他们听见了,可是掉脑袋的!”
刚才说投降的士兵不怕,大声地说:“怕什么!听见就听见吧!反正也不止我一个人说!说这样话的人多得是!他要杀便杀吧!皇上一直拖欠我们的军饷,还让我们提着脑袋来打仗,我们为什么还要为这样的朝廷效力而且把我们当弃子弃在这里,我们又何必傻傻地死守”
洪承畴可不敢再呆在这里了,他只能是快步地离开,他知道将士们都不怕在他的面前说出投降的话来了,可知军心已乱,不能再用了!松山再也不能久守了!唉!朝廷也没有援军可至了!
洪承畴走得很快,很疾,他是面无表情的,很冷。同时,邱民仰也是如此,曹变蛟更是紧随其后,他们都是满怀着心事。
洪承畴边想边想着,当明军被清兵攻破了笔架山的时候,几万人被赶下海,可是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投降,他们立于海中,对抗着清兵。
甚至于士兵护卫着将领,他们就是这样在海边以箭来还击,只是有海浪的冲击,很多的明兵都站不稳。很多不是被岸上的清兵给射死,就是射伤然后被淹死。即使如此,他们还是遥望着燕京,行着礼。最终赴海死者两万多人。
出征前人人要立场为国的,可是现在怎么就说出了投降的话来了呢
洪承畴摇头了,不过他也知道说投降的人还是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