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陶醉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诵着,他的儒士帽的带子在摇晃着。他右手拿着扇子不断地拍在左掌上,“妙!妙极了!”
忽然他发现了帽子有些歪了,他立即是把帽子整理好,戴正。衣冠不整,对于优雅的文人来说,可是千万不行的。
有个是把扇子给插在了后背上,他竖起了大拇指,连赞:“好!必武真是文武双全啊!上马打仗,下马咏诗!好!”
柳如是含情脉脉地直视着张必武,她也想不到张必武不假思索,只一会儿的功夫就能脱口而出,如曹植般七步成诗。她心中充满了敬佩。
张必武却是脸红了,他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因为这一首诗不是自己做的,也不是应声出诗,是窃取别人的。张必武为此感到羞愧,他并不像许多的人窃取,无人发现就以为是自己的,从而沾沾自喜。必武认为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
他也不会像以前学过的课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迂腐,自欺欺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窃书不算偷!”张必武不是欺世盗名之人。
所以面对着这么多的盛赞,张必武并不高兴,他们的称赞就像是鞭子在抽打他,良心备受鞭笞。他只是逼得无奈才借用了来应付了事的。
张必武觉得跟成天都是之乎者也的文人在一起,他真的是不适合,张口闭口子曰诗云。全是迂腐无用之论,很少有经世济民实用。八股文空洞无物,只为应试而死读书。
别人敬张必武酒,可是张必武不喝,不是给面子,而是觉得借用别人的诗来应付,怀愧疚,不愿去喝。
就在这时,侯方域从张必武的诗中看出了破绽便问:“必武不愧为将军气慨!大有一番饮马黄河,扬鞭中原,谁与争雄的英雄气慨!如今国事曰非,正是苍天方愦愦,需要仁人义士来拯国难呢!哈哈!只是必武,你有十年征战了吗”前面一大堆的奉承,后面提问才是他最想要说的。这倒难住了张必武,不知该怎么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