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了救灾任务,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况钟都感觉自己晒黑了,这一切的辛苦都很值得,虽然今年顺天府的夏粮肯定减产,但是总没有颗粒无收让百姓们绝望吧。
让况钟更惊奇的是房山百姓们竟然对官府这种征调灭蝗没有任何怨言,反倒是灭蝗结束后老百姓的鸭子竟然直接被商人收走。
百姓们高高兴兴的揣着到手的银钱结伴回家了,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谁都没有去州衙领取官府承诺的灭蝗补贴。
这时候况钟就面临到了一个艰难的抉择,这笔承诺出去的钱到底要不要发出去,若是换成其他地方,老百姓不来领这笔钱,那官吏们一定会把这笔钱分了。
可是在房山况钟发现没有一个官员敢打这笔钱的主意,没有一个人隐晦的向自己提出处理这笔钱的意思。
一方面他们可能觉得对自己这个主官不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房山的度支制度非常的完善,这样一大笔的钱财花到哪里必须明确,不然绝对过不了程芦山这一关。
如何处置这笔钱考验况钟的执政态度,他相信皇帝的眼线也在关注着他的态度。
况钟想了许久,还是决定把这笔钱按照官府的承诺发下去,房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官府信誉,不能就这么丢掉。
既然不来领,那就挨家挨户的去发,所有去参加捕蝗的百姓都登记在册,按照图册发放保证不落下一个人。
看到况钟开始安排官吏开始给百姓挨家挨户的送钱,一直盯着况钟的锦衣卫暗探松了一口气,若是这况老爷真敢不发这笔钱,他的官途也就到头了,皇帝绝对不会允许有人破坏他的信誉。
经此一事,况钟算是在房山站住了脚,老百姓算是初步接纳了他,至于能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那就要看他接下来的做法了。
——————
不说房山之事,且说朱瞻基在范安走后,带着侍卫顺着官道一路向前行走,这么一支上千人的军队行军,自然引得百姓慌乱避让,生怕把这些丘八惹怒了,被一刀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