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笔流芳是对一个人功业的最大肯定,相对应的就是遗臭万年。
不要说普通人对青史留名热衷向往,就是帝王也摆脱不了对青史留下美名的诱惑,帝王在人世间已经是接近无敌的存在,唯一能让帝王收敛的就是煌煌史册的记录。
朱瞻基不知道因为军器局案,太子老爹是如何在朱棣那里过关的,接连过了好几天,朱瞻基所说的一番话没有掀起任何的风浪。
不论是周忱还是朱棣似乎都选择性的遗忘了这些话,谁都没有再来找过朱瞻基。
对于这样的情况,朱瞻基心里很是失望,满朝上下都活在盛世的迷梦里,如果不去改变未来的土木堡之变就一定是一个必然,
朱瞻基暂时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大局,只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新兵训练与军器局改革当中,军队的训练有着固定的规则,在武器装备没有到位之前,训练的主要方向就是体能、配合与纪律。
军器局经过整顿也慢慢走上了正轨,经过优化后的军器局生产完全按照流水线方式,将装备分拆成不同部件。每个工位只负责一道工序,每天都在干同一道工序,就意味着熟能生巧,生产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再加上里匠人们在提成的刺激之下,更是努力干活。没人愿意偷懒,因为偷懒之后别人一个月发一贯钱,而偷懒的人只能发六百文。
但凡有点儿羞耻心的人就不想被别人比下去,这就是计件工资的优点。让人自觉干活,并不怎么需要监工的监督。
为了提升工匠们的荣誉感,朱瞻基采购了一批麻布交给缝纫工坊制作了一批工作服给工匠。
麻布是这个时代最便宜的布料,即使如此这样一千多人的工作服,也花去了朱瞻基一百多两银子。这笔钱可不在朝廷的预算之内,只能暂时由朱瞻基垫付。
等到军器局做出成绩之后,朱瞻基就有底气和朱棣要待遇。争取将军器局独立出来,变成一家自负盈亏的军工厂。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军器局真正的优势,通过不断地技术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