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拖入万劫不复之地。
事起于道丁五七八年,余与老友数人发掘一处隐秘之所,破阵之后从中得宝物数件,未想消息泄露。
伊川秦家贪余宝物,罗织罪状污蔑,将余灭族。
余苦战逃脱,诸多法宝毁于战时,事急之下,只带走余家族两名稚子。
秦家大肆搜寻余之踪迹,在老友帮助下逃出牧北草原,本欲前往青州,未想秦家得到消息,派人追来。
余逃至新港,与追兵大战得免,却已身负重伤,无力再逃。
余恐秦家追兵又至,只得藏身于此处湖底。
两子年稚,皆未蜕凡,无法驻足湖底,余伤势过重,坐化只在数日之间,乃将两子遣出,令其将家族秘法书册好生珍藏修行。又恐其日后忘却此地,故将此地形绘于图画之上,一分为二,交与二子。
夫世事无常,安能尽如人意。
余恐日后图册落于他手,是以在阵内安排了诸多暗手,以防阵内之物被他人夺取。
若二子蜕凡成功步入修行之道,修得余家族秘法,自然无虞。
如是他人,不知底细,此手段或可阻其一阻。
得此书者,必通过余所布置诸多防备暗手,若是千羽、晚秋二子,当好生修行,勿忘灭族之恨,他日修得大成,当令秦家血债血还。
如非二子,请听余一言。
余家传秘法尽在此中,道友习得,虽非余家子弟,仍好过家族秘术就此失传。
若有一日道友修为大成,前往牧北伊川郡,届时若遇余家族后人,还望提携一二,不胜感激,阵法中所藏丹药、灵器、符箓道友请尽取之。
唐宁合上书册,微微叹了口气,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安伯怀的部署显然是落空了,来的并非他安家遗留的两名子弟,不然不会有那么一场大战。
至于他最后之言,希望习他家族秘法之人日后能提携其家族后世子弟,不过是无奈之下寄予的最后一丝希望罢了,基本属于空谈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