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民富才能国强,而国强民才能更富!”我对赵云简单说了些国家和百姓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说了那么多,赵云是听不懂的。毕竟一个十五六的孩子,你和他说什么治国的大道理,他没有这种眼光和阅历。可是赵云明白了,我不仅想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还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要知道,对于三国的了解大家基本都来自三国演义,都说赵云心向汉室,其实这是中错误的说法。赵云其实是心向仁政的。
赵云离开袁绍去投公孙瓒时,公孙瓒嘲笑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绍,为何你独与他们不同,难道是迷而知返吗?”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未知谁是明主,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议论,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绍而投将军。”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云看出公孙瓒的政策比袁绍的政策对百姓有利,所以他才去投靠公孙瓒的。而刘备又是更加仁义,赵云才在公孙瓒死后投靠刘备的。所以赵云效忠刘备不是因为他是汉室宗亲,而是因为他待百姓仁义。
我看着赵云迷茫的眼神对赵云说:“子龙啊,我看的出,你想找一个明主,而这个明主要对百姓施行仁政,对么?”赵云点点头。我向赵云问道:“子龙啊,你说秦法是不是仁政?”
“这…”赵云犹豫了,大家都说秦法是暴政,所以秦二世而亡,可是我如此问,必然是有不同答案。“是暴政!”赵云咬咬牙说。
“那为何秦孝公嬴渠梁却是靠着暴政让秦人富足而统一天下的呢?”我对赵云说道:“施政,不能光论是不是仁政,就像人也不能只分好坏。孔子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施政也是,在一个地方好的政策,在另一个地方却是暴政,大汉太大了。要想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必须要因地施政才行啊,而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有足够高的位置,不知子龙是否愿意和我等一起努力?”
“云,愿效犬马之劳,只要主公为天下百姓设想,实行仁政,云愿意为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云在马上拜道。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