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军部的最主要职责,就是从里面派出文官进入军队,成为军中的一份子,然后干涉军方事务。
按照新出台得军制,三千人以上的建制部队,都会有一名抚军部官员,他将担任军方将领的副手,名义上是要协助军方将领处理军务,实际上却是彻彻底底的监视军队。
这一类从安军部出来的官员,也是有着等级划分。
辖制三千人以下的将领身边,安军部官员称为安军尉,五千人以下编制的,称为安军督,而辖制万人的总兵一级武将身边,则是安军使。
而且军制规定,只要是调动五百人以上的军事行动,必须要有武将和身边的安军部官员联名军令,否则便是擅调军队,属于谋反之罪。
这样的旨意下达之后,军方哗然。
无数的庆**方将领都感到了这是一种极大的耻辱,让一群不学无术好不通晓统兵之道的文人们来军中掣肘军务,这实在是对武将们忠诚的一大亵渎。
为此,军方有无数的将领联名上书,要皇帝收回这道旨意。
只不过他们的皇帝在庆后的蛊惑之下,将那些军方将领的折子一一打回,更是毫不留情地传下话去,天子乃金口御言,既然下了旨意,就要照着旨意办事,否则便是抗旨。
毫无疑问,庆国皇帝的权威,比起燕国皇帝,那是要强出太多。
将领们无法平息的怒火,最终被商钟离的一道军令压下去,以忠诚为自己理念的商钟离,接受了这道旨意,允许了安军部的存在。
安军部虽然至今只存在了三年,但是这三年来,从安军部派出的官员已经遍及庆**方的各个角落,虽然他们是庆**方最厌恶的角色,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人已经成为混入米粒中的沙子,让军方处处受到掣肘。
庆国的斗争,如今不但是朝堂上的文武之争,即使是在军队之中,也上演着激烈的文武之斗。
庆国表面上看来,依然是中原最强之国,依然是地大物博,依然是繁华昌盛,但是骨子里却已经腐烂不堪,充斥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