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小心的双刃剑……
至于新吏治,在前两样没有确切的流程的前提下,无疑还要再多拖一阵子。
但新军制,已经是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了。
武校的地址挑好,已经开始建设,这一部份的款子是锦衣卫自己垫的,所以校舍建设很快。
同时,在全国各地都以锦衣卫的名义在招收武校的学生,卫所军户的子弟当然优先,普通的百姓只要是清白良家子,又孔武有力,或是识文断字的都可以,只要自忖能通过入学考试的,就不妨一试。
通过初试,就可以领取盘缠,到京师再来复试,就算复试不通过,也会发盘缠统一由张佳木的邮传送回家,所以一个月间,报名武校的学生就已经超过万人,初试之下,也会有数千人通过各种渠道到京师来。
讲武堂是张佳木改革军队的先声,从组织制度到将官任免,再到营制、兵制、军饷、后勤、荣誉、养老、伤患,一切制度都要重新再来过。
这么大的动作,如此多的大事,就光是公文往来,就已经把中央各部的官员和小吏书办们忙的不可开交。
九月初,张佳木上书皇帝,奏请户部添加吏员,皇帝经内阁批复曰:依议。
户部,是张佳木在中央部务改革的先声,无论如何,户部最近要负担的责任太多太重,而人数是可怜复可笑的。
管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财政,再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要对整个中央到地方的财政进行一次大梳理,然后再把每个官员的俸禄根据实际情形实重制定一次……然后再把火耗归并入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离府库的远近和地点加上运输条件来制定火耗的征收额度……这一切工作都要户部的二百七十三个官员和吏员来做……
是的,二百七十三人。
张佳木听到这个数字时都被气笑了,说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大政fu还真是一个笑话,一个管理这么庞大的国家,官僚数字几万人,加上武官十几万人,加上皇亲勋戚几十万加上军队有几百万吃皇粮的大帝国,还要有造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