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到怜优,都有被授官的可能,一个工匠世家的传人,因为手艺特别突出而被皇帝欣赏,传奉至工部尚书。在文官来说,武职官的泛滥正好可以用来攻击武官不堪其任,或是素质低下的口实,但如果传奉官泛滥,而且担任文职的话,对文官的自信也是极为沉重的打击,所以,在成化之后,孝宗即位,传奉官被一扫而空,天下文人为之大快胸臆。
传奉官十之**不合格,不堪其任,但其中也有不少奇能特异之士被一同贬落,比如加上官职的农人中的佼佼者,工匠中的能工巧匠,他们不比那些黄冠僧尼之流,但也是一并对待,这一点以后世人的眼光来说,是犹为不公平的一件事。
现在尚不及此,三鼎甲入翰林,并且全部为庶吉士,也就是正经的储相,又称留馆。三年之后散馆开坊,转侍读学士,或转部属,十年之后,就为三四品京官,到时候,养的望够了,就有机会入阁办事。
这是条终南捷径,能入选的进士,当然也就是人中娇子。
今日在场的进士,崔浩是二甲靠前的名次,所以也成为庶吉士的一员,由工部在东华门附近提供住处给他,光禄寺早晚供给食物,宫中的锦衣其官照料他的安全,每天他可以出入宫禁,查阅资料,礼部供给他笔墨纸砚等应用的东西,总之,挑成庶吉士后,崔浩已经不需要自己花一文钱,连安全问题都有了保障。
现在这会儿,他手中提的灯笼就是有大明工部制的字样,提着这盏灯笼,谁都知道他是翰林庶吉士,除非是犯了极严重的罪过,不然的话,是不会有人敢来找他的麻烦了。
辰光不早,要不是有崔浩这盏灯笼护着,这群进士老爷可不敢随便了来犯夜禁。至于杨继宗,名次也不低,挑的是刑部主事,虽不及庶吉士,将来入阁是无望了,但好歹也是京官,十几年熬资历下来,好歹也弄个堂官当当,比在地方上沉浮拼搏是好过太多了。
他们来送的是程万里,这家伙考的不好,位在三甲,入翰林无望,留在京师也无望,而且,分的县份也不好。他是北方人,按